读懂“群众语言”的深意

发布时间:2019-10-11 22:55       文章来源: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      作者: 陈 杏 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

在基层工作中,与基层干部打交道最多的群体就是当地的群众。只有听得懂群众的呼声,读懂“群众语言”的深意,才能把握准群众的心声,才能真正站在群众当中去审视和解决基层治理当中存在的问题。

亲近的背后是暖融融的归属感。初入基层包村,对于“群众的概念还停留在‘理论层面’,虽能按部就班完成工作,但总感觉前来办事的村民言语间对我的工作有些怀疑,甚至不屑,交流中总有种说不出的生疏感和距离感。直到一位老同志点醒了我,“你得把‘你’当成‘咱’,老百姓才能把‘你’当成‘咱’。”一字之差,却反映出摆放好自身位置的重要性。此后,我努力将自己当成村里的一员,彻底把“你的事”变成了“咱的事”,渐渐地,村民的言语中对我的称呼也有了变化,从“那个新来的学生”到“咱村包村干部”再到“小陈儿”,称呼的背后是情感上的贴近。对于年轻的基层干部而言,村民们一声亲切的称呼,能够让人找到在基层工作的归属感,也能够激励人踏下心来为村庄做贡献。

感谢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感。在不久前一次培训中,主讲教授谈到的一个细节让人记忆深刻。该教授曾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脱贫情况,临别时,她叮嘱一位贫困户家的大娘注意身体,大娘深情地对她讲了这样一句话,“俺是真的谢谢你们,现在的日子太好了,好到俺都不想死了!”话语之所以动人,在于它的真实,这句感谢里藏着大娘过往的艰辛,更透着对于新生活的强烈又真挚的希望,由衷地感激帮助她脱离贫困的党和政府。每个投身扶贫工作的基层干部,都能从中读懂这声谢意背后是一份更加沉甸甸的责任。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深入,如何让更多百姓过得更好,日子能够好上加好,是基层干部身上永不会卸下的担子。

信任的背后是响当当的使命感。“自己没有父母,从吕哥那里得到的,如同亲人一样的温暖。”这是石留村村民丁忠光对英雄警察吕建江的信任;“她一心一意帮我,像我女儿一样!”这是百坭村贫困户韦乃情对第一书记黄文秀的信任;“李教授是我们村的大恩人。30年来,他扎根这里,成为我们村的‘科技财神’。”这是岗底村村支书杨双牛对扶贫教授李保国的信任。句句朴素而深切的“群众语言”,是群众对干部发自内心的信任、依赖,也是无数优秀干部、时代楷模担当奉献的彰显。读懂来自群众的信任,珍惜这种信任,用实干擦亮使命与担当的底色。